close

前幾年中國經濟強盛,市場上普遍流行的看法是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,中國股市也將有很好的表現。當時許多投資朋友的問題是:有哪些中國股市ETF?投資新興市場ETF,裡面中國只占一部分而已,太少了。



今年以來,在美中貿易戰的紛擾中,中國股市

寰宇 迪士尼 下載

表現不良,開始有人問:是否有新興市場中國除外的標的?一般新興市場ETF,中國就占了3成以上,比重太高了。

這些做法,當下看起來言之成理。但投資朋友是否想過,在中國股市表現好之後才想要買,在中國股市表現差之後才想要排除中國,不正是一種追高殺低嗎?

這種心態其實很常見。在金融海嘯之前,投資界普遍認為,投資就是要買經濟具有高度成長性的新興市場。美國這個已開發國家,有貿易逆差、美元趨弱的問題,不值得投資。

現在許多投資朋友開始認為,全球股市投資,只要買美國就好。這樣的做法,也是在追尋過去好表現的策略。但過去表現好,未來未必持續有效。

上表列出新興市場與美國股市從2003到2017年,每個單一年度的報酬。我們把這段期間分為前、後2段,分別是2003到2007年金融海嘯前的多頭市場,與2008到2017年金融海嘯下跌與之後的反彈。

首先可以看到2003到2007年這5年,新興市場每年都是大幅上漲,最小的單年漲幅也有25%以上,最大漲幅可達50%以上。這段期間,新興市場累積報酬是391%,美國股市只有85%。

但在2008年時,新興市場受創較為嚴重。美國股市在2009年之後是連續9年的上漲,但新興市場在2011與2015年卻都有明顯下跌。2008到2017年這段期間,美國股市有126%的累積報酬,新興市場卻只有22%。

所以在金融海嘯前,投資只買新興市場,而現在只買美國,看起來都是很有道理的。但這看似很有道理的做法,其實正是看後照鏡投資,是追逐過去熱門。

投資不一定要去猜測未來哪個地區表現比較好,全球分散投資,就是一個很實際可行的做法,去除人為的主觀判斷,就可以讓投資朋友避開追高殺低的陷阱。

綠角小

申請勞保生育給付

檔案

財經作家,著有《綠角的基金八堂課》《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》等書。自2006年起在「綠角財經筆記」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,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。

更多鏡週刊報導
【股災風暴】美債殖利率破3% 投資人這樣因應
【基金講堂】ETF和全委夯 認同投資策略再買
【基金講堂】債券只是期間較長的定存

兒童美語夏令營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uerfg 的頭像
    vuerfg

    新北市育兒津貼發給辦法

    vuer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